zwwaimg040.png

当前位置:

各区动态 | 建好军地“连心桥” 构建新时代双拥“新格局”

时间:2023-09-27  来源:拥军优抚处

滨海新区始终把双拥工作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点,以高标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牵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关系,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社会各界参与、军地共创共建”的新时代双拥“新格局”。


一、组织领导坚强有力
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担任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组织领导、联系沟通和检查督导。将双拥、退役军人等工作纳入《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建立健全区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制度,完善军地互办实事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双拥在基层”实践活动,推动“全国双拥模范城”各项创建指标常态化、制度化落实。

二、政策落实及时精准

按照“量化评分,按分选岗”方式,组织实施军队转业军官安置工作。2021年至今,共有83名转业军官安置到公务员和参公单位,113名退役士兵和退出消防员安置到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安置率达100%。公务员、事业编制的随军随调家属安置到合适岗位,推荐部分随军家属到国企就业,为随军未就业家属发放生活补助金。解决196名军子女入学问题,为62名军人子女中考加分。先后向全区义务教育阶段的现役军人子女捐赠读书卡110余张,发放极地海洋公园亲子游览票160余套、区科技馆亲子票240套。组织退役军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48人、报名高职扩招639人、参加适应性培训729人,参加创业培训85人。提供12个公务员岗位、17个事业编制岗位、55个辅警岗位定向招聘退役军人。与8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每年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420个;与9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合作,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万余个。通过微信公众号和“退役军人就业信息直通车”平台发布招聘信息208次、政策信息140次。

三、社会化拥军氛围日益浓厚

不断提升优待服务保障水平,出实招办实事,提升优待服务保障水平。同时,拓展优待证使用场景,牢固树立“大双拥”观念,打造专业化、个性化的拥军队伍,全区筛选招募社会化拥军企业(门店)、社会组织168家。与医院、央企、银行、保险公司、汽车销售等10余家企业签订拥军优抚合作协议。打造河南路汽车销售“拥军一条街”,吸引12家4S店实行拥军优惠政策。并在“滨海双拥”微信公众号上设置拥军企业指引,实现拥军“码上行”。

四、双拥宣传载体不断丰富
开设“滨海双拥”电视专栏,每月对双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度报道。“滨海双拥”微信公众号获近万人关注,已推送信息3600余条。充分利用各烈士陵园、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等红色资源和部队军史馆、荣誉室等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军地联合录制“双拥奋进新时代,共同缔造新滨海”军民联欢会,在泰达航母主题公园建设双拥主题展厅和主题广场,新建寨上街道“双拥艺苑”主题公园,提升改造原有“双拥主题公园”,多方位展示双拥元素。组织开展纪念延安双拥运动8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双拥工作成果展,创作双拥工作主题歌曲《暖暖的光》,全面营造爱国拥军、爱民奉献浓厚社会氛围。
五、拥军爱军活动持续深入
突出双拥特色,把温暖献给“最可爱的人”,坚持将拥军活动项目化,着力打造党史学习教育进军营、书香进军营、法律进军营、文艺进军营、医疗进军营等拥军特色亮点项目。举办军民联欢会、军地座谈会、文娱比赛等联谊活动280余场、参加人数近万人次。区图书馆赴驻区部队开展流动图书服务,全国拥军模范赵燕二十多年如一日为新兵讲授雷锋的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深入军营表演“中国红”剪纸艺术和“汉沽飞镲”节目,区文联组织“文艺轻骑兵”走进驻区部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加强对新时代双拥工作的研究探索,深化双拥创建活动,大力加强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双拥实践,讲好滨海双拥故事,突出滨海双拥特色,持续打造创新发展的双拥模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