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waimg040.png

当前位置:

各区动态 |开拓创新 提质增效 河北区奋力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时间:2023-09-20  来源:拥军优抚处

    河北区是天津近代工业的摇篮,区域内有周恩来、邓颖超青年时代从事革命活动的觉悟社、女星社,有孙中山、李大钊、梁启超、李叔同等名人故居。作为革命红色基因的发源地,河北区党政军各级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紧抓实,积极探索发展拥军新模式,深化拓展双拥工作内涵,不断开创新时代双拥工作新局面。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扛牢新时代双拥工作责任,制度机制更加牢固完善

着眼夯实军政军民团结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需要,始终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区“一盘棋”筹划。落实“一把手”管理机制,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将军地近百个部门及单位纳入管理体系,实现了“军地齐动、上下联动、整体推动”的工作合力。坚持军地合署办公,实现“六有”工作要求。建立“条”上贯彻、“面”上宣传、“点”上落实的双拥工作会商机制,依托全区各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建立基层双拥工作体系,组建11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吸纳26家拥军企业、55家拥军门店、21家拥军社会组织和2家拥军优属合作医疗单位落实优待政策,确保双拥工作高层次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落实,在推动军政军民团结上体现河北担当、展现河北作为。


    二、着眼战斗力提升,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和备战打仗,服务举措更加务实向战

坚持以服务部队战斗力提升为导向,在服务部队建设和备战打仗中展示河北力量。创新创建边海防官兵“信息库”,发放《边海防官兵联系卡》,明确军地对接联系人,确保问题能够及时反馈。协调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和烈士亲属落户等问题200余件,切实解除官兵后顾之忧。针对涉改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训练保障基地改造等需求,积极筹措资金修缮营区道路、增设夜巡路灯、铺设绿化草坪,协助部队完成全面停止有偿服务、退休人员集中三年移交工作,有效支持部队战斗力提升。


三、严格法规政策落实,全力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服务工作更加真诚暖心

多部门联动探索解决双拥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路子。制定推行“培训考核、积分选岗、双选对接”的综合安置方式,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安置”机制,研究出台《河北区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措施》,积极推动各项拥军政策落地落实。军转干部、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100%安置到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和事业编管理岗位工作。推进落实“三个一切”的服务宗旨,制定优惠政策增拨财政资金,4年累计发放抚恤补助金2100余万元,为优抚对象减免各种费用60余万元。

强化双拥文化宣传,传承军地共建共享优良传统,“拥军品牌”不断创新发展

建设双拥文化主题公园,实现“家门口”全民国防教育基地,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在耳濡目染中增强双拥意识。打造军休志愿服务协会、“老战士宣讲团”等多个双拥新品牌,鸿顺里街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长盛茂林,自制老红军、抗战老兵、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斗功臣等不同时期英雄模范人物名人签名纪念封2800余枚。登高英雄杨连弟烈士儿子杨长林,连续20年走进军营、校园、机关、企业和社区作巡回报告,讲述红色故事2000多场次,听众近百万人次,成为红色故事“播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