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waimg040.png

当前位置: 首页

志愿军女英雄——解秀梅


  1952年5月23日,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归国代表团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友好访华团。毛主席握着一位志愿军女战士的手高兴地说:“中国自古多巾帼英雄,你是志愿军中的花木兰,辛苦了!”说完,他在这位女战士的笔记本上留下了“志愿军为中国人民争了光,人民感谢你们!”的题词。这位手捧笔记本,头扎两个小辫子的年轻女战士就是志愿军68军202师政治部文工队队员解秀梅。
  1950年,17岁的解秀梅从河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她刚刚入伍,朝鲜战争就爆发了,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边,毛主席和党中央高瞻远瞩,英明决策,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侵略者。
  为了争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解秀梅多次写申请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但领导嫌她年纪太小不让她去。解秀梅就拿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还是一次次地写申请,表达她参战的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决心感动了部队首长,领导终于批准她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解秀梅接到入朝通知后,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咬破手指写下决心书:“为保家卫国,坚决抗美援朝,争取立大功,为毛主席争光,为祖国争光。”
  到朝鲜之后,解秀梅目睹了朝鲜领土惨遭蹂躏,百姓无家可归的情景,听到了朝鲜阿妈妮的血泪控诉。解秀梅和每一位志愿军战士一样义愤填膺,决心为朝鲜人民报仇雪恨。
  在行军过程中,解秀梅不仅自己背负80斤重的军用物资,而且还尽自己所能替战友背米袋,背行军锅。虽然只是米袋,但在长途行军中一个人少背一两都会感觉轻松许多,何况解秀梅还是一个年仅17岁的女孩子呢!在18天的急行军中,解秀梅没掉队一步,还经常去主动帮助别人。她的坚强性格,坚韧的毅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深受战友们的称赞,被师政治部评为“行军模范”。
  1951年7月,部队在阳德地区驻军,解秀梅与文工队三个女同志被派到师卫生所帮助工作,无论给伤员换药、包扎还是喂水、洗衣,解秀梅从不嫌脏嫌累,经常连续几个昼夜都不休息。轮休时间,她又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上山打柴禾,挖野菜,帮助战友渡过“绞杀战”期间我军粮食供应不足的难关。
  1951年11月,解秀梅看见前线手术所里人员少,伤员多,忙不过来,她又主动向政治部提出申请,要求在手术所帮助工作。前线手术所是比较危险的地方,但解秀梅从未顾及过个人的生命安危。她冒着枪林弹雨,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不停地穿梭于阵地之间,抢救伤员,运送弹药,在被炮火淹没的阵地上,人们时常可以看到解秀梅那瘦弱的身影。
  朝鲜的冬天格外寒冷,气温降至零下40多度。在伤员转运过程中,有的伤员流出的血已结成冰,脚被冻得失去知觉,有的伤员脚和鞋袜冻在一起,解秀梅就把伤员的冻脚放进自己的怀里,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伤员的冻脚。慢慢融化的血水一滴滴流下来,浸透了解秀梅的内衣,冻得她浑身直哆嗦,伤员醒来后,看着面前冻得脸色发青的小姑娘,感动得不知怎么感谢才好。
  由于敌机封锁,我军粮食运输十分困难,有时就连野菜、稀粥都供应不上,再加上昼夜劳累,解秀梅身体越来越虚弱。当重伤员急需输血时,解秀梅又是第一个伸出胳膊,主动献血。     
  1951年12月31日下午,解秀梅刚从山上打柴回来,有八架敌机向我军阵地和前线手术所投下炸弹。解秀梅立刻想到在手术所中的伤员,心急如焚。她扔下柴禾,急忙冲向手术所,组织伤员隐蔽。当伤员全部撤走后,解秀梅准备离开手术所时,不料,手术所的房子又被炸弹击中,燃起了熊熊烈火。解秀梅忽然看到受重伤的排长李永华,躺在床上没有撤走。便不顾危险来背李永华出去。李永华说:“秀梅,你快走吧!我已经不能动了,不要让我拖累了你!”秀梅不容排长分说,背起李永华就往外跑。突然敌机投下了两颗汽油弹,正好落在了手术所屋顶上,草房子顿时被大火吞没了。解秀梅和李永华已变成了两团火。解秀梅急中生智,将李永华放在地下,自己在地上打了个滚,又将衣服脱下来,扑灭了李永华身上的火焰,背起他就往防空洞跑。他们一边跑,敌机的子弹一边在周围呼啸着。一枚炸弹从头顶上呼啸而来,秀梅放下李永华,一下子扑在了他的身上,用自己的身躯保护了李永华。炸弹爆炸后,弹片、沙石重重地砸在她的身上,但她顾不得疼痛,又顽强地站起来,扶起李永华向防空洞跑去。李永华望着满脸青一块、紫一块、浑身都是泥土的解秀梅,感动地流下了热泪。
  就这样,解秀梅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战后,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她一等功1次,三等功3次。解秀梅还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