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霓虹与烟火交织的城市一隅,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服老,用自己的心意、手艺和诚意,默默点亮城市的每个角落。他们,就是河西区东海街红色老兵营的退役老兵们。
红色文化的“播种人”
川江里社区的小花园,常常响起悦耳的口琴声,从《我是一个兵》到《保卫黄河》,总是让人驻足倾听,心潮澎湃。吹口琴的老兵兰荣珊今年81岁了,他是东海街红色老兵营功能性党支部书记,一个总想“安享晚年”,却不停忙于创作的热血文艺老兵。
在部队时,兰荣珊在沈阳军区战士宣传队,创作了大量歌颂部队和人民的快板、相声等作品,也深刻感受到了红色文化巨大的引领力、凝聚力和影响力。退役后,他成为单位的文艺骨干。退休后,他化身社区的文化先锋,将军人情怀和正能量融入作品,排演的节目多次在市、区获奖。
像兰荣珊这样的老兵,东海街红色老兵营还有很多。他们坚持发扬“支部建在连上,责任扛在肩上”的优良传统,积极投身红色宣讲大潮,为社区的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带领他们学唱红色歌曲,陪他们参观红色记忆馆,深入机关、社区、学校、军营,讲解党史、军史、新中国史。他们还别出心裁地利用社区花园和广场办起了“绿荫学堂”,社区群众在树下乘凉的时候就能接受一次党史学习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就这样,他们将红色宣讲从室内转到室外,把红色资源下沉到社区小花园、小广场,用“耐听”的天津话从壕沟里的一枚炮弹讲到收藏多年的一张粮票,从神舟飞船顺利升空讲到雄安新区蓬勃建设,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播撒着红色文化的燎原火种。
发挥余热的“手艺人”
东海街红色老兵营的老兵们不仅思想境界“倍儿高”,还都是有看家本领的“手艺人”。
75岁的郭洪起是个热心肠,社区里的老人都叫他一声“郭疏通”,因为他有一双“神手”,凡是经他手的东西都能变废为宝、焕然一新。郭洪起退役后在工厂里做钳工,退休后加入了东海街红色老兵营,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活动,把居民们“添麻烦”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去做,为社区居民磨刀、磨剪子、维修家电,埋头一干就是小半天,似乎永远都不知疲倦,旺盛的精力让人忽略了他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
随着“咔嚓咔嚓”的声响,青丝银发上下飞舞,一把银色剪刀在苍老的手中出神入化,不多时便理出干净、整洁的发型。这双巧手的主人李学孟,今年74岁,凭借高超的理发、刮脸手艺被居民们称为“一把刀”。从2017年到现在,李学孟在东海街红色老兵营组织的志愿服务中义务为居民理发过百人,不少居民都是他忠实的“老主顾”。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入户为老”服务,目前固定服务的老人就有十几个。最近,这位满怀热情的老兵也赶起了时髦,开通了自己的抖音账号。进入他的抖音页面,那一身戎装的青涩头像是他对青葱岁月的怀缅,也是他把军人风骨践行一生的铮铮誓言,那一段段记录老兵们志愿服务的影像,将这份正能量传播得更广、更远。
像郭洪起和李学孟这样的“手艺人”在东海街红色老兵营中不计其数,他们来自五行八作,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和“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用“手艺”造福广大居民,用行动实现了“长岁数”更“长能耐”的朴素愿望。
薪火传递的“火炬手”
东海街红色老兵营2017年成立,现有退役老兵五十余名,平均年龄70岁。他们在敬老院做为老服务的时候,很多人比敬老院的老人还要年长几岁。受到帮助的老人们感恩知重,忍不住问道:“你们这帮老兵也一把年纪了,身体也好不到哪去,怎么还来帮助我们?”对此,他们总是一笑置之:“谁让我们是个兵呢,参军时被爱戴、被关怀、被崇尚,现在要把这份恩情还给你们,只要我们还能动弹,就要把温暖送到更多人的身边。”
寒来暑往,春去秋来,这些银发苍苍的退役老兵们默默奉献,也默默离去。老兵李敬忠是桂江里社区的党委委员,一年到头忙不停,不是在垃圾分类站值守,就是在去往老弱居民家的路上,就连患癌期间,也要操心社区巡逻、卫生清理等各种志愿服务的开展。2021年,80岁的李敬忠病故,留在人们记忆里的,永远是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有嘛需要帮忙的”高亢嗓音。
东海街红色老兵营的老兵们虽年迈,队伍却像一汩奔流不息的活水,有人离开,亦有人进来。67岁的老兵王秀全在受到老兵们的帮助后感慨万端,他主动找到并加入了东海街红色老兵营,同帮助过他的老哥哥们一起,继续帮助其他人。老哥哥们总调侃王秀全,说他加入老兵营后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刻也停不下来。从入户为老人测量血压到代缴水电费,从清扫落地垃圾到规范摆放共享单车,从擦拭社区宣传栏到劝导居民文明牵绳遛狗,这些志愿活动,他事事参与、乐此不疲。
在东海街红色老兵营,老兵们就像薪火传递的火炬手,把志愿服务的精神,你交给我,我再传给他,循环往复,不止不休。
漫步河西街头,如果您看到一群满头银发、身着迷彩的老兵在默默忙碌,请热情地说一声“受累了您呐”,他们“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的精神状态真真让人心生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