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waimg040.png

当前位置:

书记话双拥 | 姚建军:继承创新 共建共享 深化提升

时间:2024-12-20  来源:《新时代中国双拥》2024年第5期

继承创新 共建共享 深化提升

中共天津市和平区委书记 姚建军


和平区坚持继承创新、共建共享、深化提升,推进双拥工作创新发展,成为全市唯一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的城区。

提高起点站位,扛牢双拥政治责任

和平区历来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20世纪80年代,和平区在和平路商业街开展了“军民共建一条街”活动,被中宣部、解放军总政治部认定为“城市军民共建发祥地”。新时代,和平区把做好双拥工作作为应尽的政治责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政策执行坚决、措施保障有力。强化组织领导。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组织、宣传、人武、公安等42个部门“一把手”具体负责抓落实。坚持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年度政务目标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从制度上保障双拥工作有长期规划、有工作机制、有责任分工、有考核体系,切实形成责任闭环。注重机构建设。在全市率先成立三级关爱退役军人社会组织,选优配强375名有部队经历、有优抚工作经验人员,为退役军人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高标准建设城区、街道和社区退役军人服务“一中心两站”,打造“退役军人之家”,保障退役军人服务活动有场所、有阵地。完善军地互访等机制,建立“党建引领、企业共建、协会关爱、志愿服务、典型示范”工作模式,引导军民同心合力开展双拥共建。做好服务保障。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保障法》,完善34项配套制度,做好政策落实、矛盾化解、就业创业扶持等工作,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强化资金保障,聚焦退役军人就业安置、困难帮扶、优抚褒扬等工作,每年投入5000余万元;围绕民兵训练、国防动员等工作,投入人力物力,为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聚焦强军使命,全力服务部队练兵备战

坚持助推战斗力生成这个根本,在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以更大力度提升备战打仗能力水平。支持部队设施建设。落实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制度。按照“四区三场”标准,加强民兵训练基地网络化、模拟化、智能化建设。按照“七个一”标准,为各街道人民武装部设立独立办公室,建设青年民兵之家、应急装备器材库,基层武装阵地建设得到全面加强。扎实做好国防动员。打造“一室、一标识、一公园、一广场”双拥宣传阵地,定期开展宣传教育,使双拥共建深入人心。建立完善“一季征兵四季准备”机制,在全区64个社区和医科大学、城建大学、宝德学院设置征兵宣传和政策咨询点位,讲好强军兴军故事,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参军报国热情。全力支持练兵备战。落实“平时应急、战时应战”要求,发挥辖区内多企业优势,创新编建方式,挖掘编建潜力,完成民兵整组任务,并打造心理治疗、网络安全防护、远程打击支援保障、特种情报侦察等5支拳头力量。坚持滚动修订战备方案,把民兵队伍放到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经受考验,放在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接受锻炼,军事斗争准备更加扎实有效。

强化服务保障,提升双拥工作品质内涵

和平区积极适应军地改革建设新特点新要求,做好官兵“三后”工作,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完善服务机制。打造退役军人服务保障7个平台,开展“军人退役一件事”“三级联动一套网”试点,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建立“四院两中心”医疗健康服务体系,退役军人凭全国统一制发的优待证即可享受普惠服务,累计为2.5万人次减免就医费用近40万元。推动社会化拥军,成立“拥军联盟”,172家企业和门店为退役军人提供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优质优惠服务。不断探索创新。围绕“双拥、双融、双赢”,创新开展“七进军营”等系列活动,建立军人“三后”问题三重保障线。推动双拥创建融入“国字号”系列创建,丰富双拥内涵。坚持“大双拥”理念,走出和平区搞双拥,开展全城、英模、城连、城舰四方共建,区总工会劳模协会与“津门第一哨”开展“七有、三到、四送、两纳入”特色活动,成为天津市“军民一家亲”的典范;与海军“和平方舟”号建立共建关系,搭建双拥工作新平台。做好优抚优待。坚持阳光安置、帮扶上岗、“互联网+就业”、技能培训等多措并举,转业军官、符合政府安置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率均达100%;开发适宜岗位4000余个,随军家属半年内实现100%安置。2020年以来,240余名官兵取得职业资格证书,300余名军人子女到和平区优质学校就学。坚持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区、处两级领导“一对一”包联困难退役军人,为1337人购买大病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为实际随军老年家属提供免费公交卡、免费健康体检、免费报纸。加强退役军人政治关爱、思想关爱、情感关爱,率先在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成立党支部,持续开展关爱功臣15项主题活动、“最美退役军人”评选活动,提升退役军人荣誉感、归属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