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军营后,在办理退役报到、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申领、户口登记、军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相关事项时,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务,是万千老兵的期待。2024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高效办成一件事”新一批重点事项清单,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被纳入其中。1年多来,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聚焦“服务便捷化、管理高效化、数据安全化”目标,积极推进相关工作落实,为老兵们提供高效便捷、集约规范的暖心服务,让尊重与关爱落地有声。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与重庆市沙坪坝区退役军人服务大厅位于同一栋楼内
说起今年3月退役返乡、办理报到手续时的情景,老兵李思佳打开了话匣子:“报到之前,我特意咨询了前几年退役的战友,都说手续有点多,要跑好几个部门。没想到,我跑一次就办好了。”李思佳回忆,当时她到重庆市北碚区退役军人服务大厅办理报到手续时,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只填写了一张表,提供了行政介绍信、退出现役证书和照片等材料,就一次性办好了落户、社保接续等事项。李思佳截然不同的体验,得益于重庆市推出的退役军人“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近两年来,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整合相关资源,重塑业务流程,将退役军人服务从“多窗奔波”变为“一网通办”,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据介绍,重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协调组织、公安、人社等多个部门,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据共享、并联审批,将原先分散在多个部门的10多项业务整合为“一站式”服务,在退役军人办理有关事项时,实现了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保障退役军人办事时‘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关键在于相关部门工作衔接的顺畅。”走进重庆市沙坪坝区一栋办公楼,入口两侧分别挂着“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和“重庆市沙坪坝区退役军人服务大厅”的牌子。工作人员回忆,沙坪坝区推行退役军人一站式服务过程中,因人武部信息系统与地方政务网络不兼容,退役军人办理相关手续时,仍需单独前往人武部。为解决这一问题,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军地协商一致,推进兵役服务和退役军人服务场所融合建设。两个部门在同一栋楼内办公,办公区只有一墙之隔,让退役军人办事“只跑一次”。“过去是‘人跟着流程跑’,现在是‘流程围着人转’,一站式服务的高效率,让我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面对采访,老兵金广武高兴地说。浙江省慈溪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依托浙江省“优抚资金精准发放”平台办公“从提交发票到报销到账,不到1小时就完成了,真方便!”近日,通过浙江省政务服务软件“浙里办”APP上的“浙里老兵”服务平台,家住台州市黄岩区的老兵高飞,很快办结了不久前参加汽车驾驶培训时产生的培训费用。“我们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参加技能培训,政府不但在一定额度内报销培训费,报销速度还这么快,让我们既惊喜又感动。”高飞笑着说。这份便捷,也让高飞想起战友们曾经吐槽的报销经历。“以前报销要先把纸质发票交到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服务站再去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科室办理。”高飞回忆,当时服务站一般会把大家的材料汇总后集中办理,周期较长。如今,老兵们只需通过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掌上点、即时办”。前端“一界面”,后端“万缕丝”。浙江省退役军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背后,离不开数智化服务平台的赋能。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数字化专班负责人介绍,为了让全省退役军人在数字时代享受更便捷、高效的服务,该省构建起包括“全省退役军人基础信息仓”“‘浙里老兵’服务管理端”“工作、任务和算力中心”等在内的退役军人数字化服务保障体系,建立了连通省、市、县各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数据归集通道,通过“系统智治”,不断提高服务供给的精准化水平,更好满足老兵们的需求。“您好,通过数据核查,您符合‘农村籍满60周岁退役士兵生活补助’的认定条件,我局已为您办理,次月开始享受。”今年2月,刚过完60岁生日的老兵叶志勇,收到台州市仙居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来的提示短信。他充满感慨地说:“我家离县城70多公里,当时一趟没跑,就享受到党的好政策,数字技术帮了大忙!”原来,依托浙江省“优抚资金精准发放”平台,相关退役军人满足优抚资金发放条件时,平台会自动向其所在区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出提示,工作人员只需点击鼠标确认,相关事项便自动进入审批程序,不但提高了办事效率,还更好地保证了优抚资金发放的精准性、安全性。“像这样的故事,在我们浙江还有很多。”浙江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他们还将继续努力,让数据多跑路、老兵少跑腿,提高老兵们的幸福感。2025年3月,海南省儋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办事大厅内,退役士兵办理报到手续在海南省,不少老兵对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工作中的帮代办机制赞不绝口。今年3月,刚刚退役返乡的杨明到海口市琼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办理报到手续时,发现漏带了相关材料。按照原来的流程,他需要到几十公里外的老家甲子镇补齐材料后再来办理,但窗口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启动容缺受理机制——工作人员先行受理事项,办理过程中,联系甲子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启动“代跑”流程。服务站工作人员当日到杨明家中收取遗漏的材料,扫描后传送至琼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整个办理进度未受影响。“现在服务这么人性化,缺材料也不需要我们补跑,真是方便!”杨明直言,这次体验让他感到很温暖。与杨明有着相似温暖体验的,还有老兵符元帅。符元帅退役后,不幸患上双侧小脑萎缩,行走不便。因长期依靠药物控制病情,他的经济负担较重。今年年初,儋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退役军人建档立卡和申领优待证工作排查时,发现符元帅尚未办理相关手续。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不仅帮他代办手续,还积极联系有关机构对符元帅进行伤残评定,并依据评定结果对接民政部门,帮他成功申请了低保。据海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工作人员介绍,面向有困难的退役军人,帮代办服务在该省逐渐成为新常态。今年3月,刚退役的周泽坤打开天津市政务服务软件“津心办”APP,进入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专区,目光停留在一个特别的栏目上——“自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创业指导”。该栏目中,不仅设置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意向征询表,还清晰列出无人机驾驶员、应急救援员等培训项目,供退役军人按需勾选。这些意向信息将在软件后台实时汇总,为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后续组织相关培训提供支撑。那时,刚脱下军装的周泽坤,对未来职业发展有些迷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勾选了相关培训项目,并填写了征询表。令周泽坤没想到的是,几天后,他接到天津市蓟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电话回访。详细了解周泽坤的特长和就业需求后,工作人员为他精准匹配了消防设施操作员技能培训班。培训结束后不久,周泽坤找到满意工作。“从办理退役报到手续到顺利就业,服务一直‘在线’。”周泽坤说。周泽坤的经历,是天津市不断增强工作力度,推进退役军人服务“一件事”改革从“退役报到单一节点”向“退役军人更广泛需求”延伸,持续拓展服务边界的生动写照。以符合条件退役军人高考加分申报为例,天津市将这一事项纳入“津心办”,符合条件的老兵在系统上传相关材料后,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审核,并将结果反馈至教育部门。老兵无需线下奔波,即可完成手续。“我们还会加大探索力度,不断延伸服务触角,为退役军人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天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说。